研究生对绩点要求吗?
作为在UW-Madison读了两个硕士的过来人,以我了解到的信息,简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经济学硕士),我读研的过程中确实没有听到过“GPA”这个词。身边的同学都是“I got an A in this course/this paper”…而不是“I have a high GPA.” 我在Wisconsin两年见到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场合就是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的排名讨论(wisc真的经常上这个榜单的NO.1or2!);还有就是在就业的时候,面试官会看你的GPA,当然这也是在你申请博士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你是申请硕士的话,大多数学校都不需要你提供GPA的成绩单。 但是我不否认存在GPA的重要性,因为我认为对于美国Top50本科的中国学生来说,GPA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当然对白人的学生也一样)。因为从国内本科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有不错的GPA(3.5+),这样你去申请美国的Master's项目时,基本能申到很好的学校了。而对于大部分美国本科的学生来讲,他们的GPA不会很高(3.0以下)。所以,如果中国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GPA都按一个标准算的话,那对中国留学生其实是不太有利的,毕竟我们比他们多了一个“应试教育”的加成。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还是要更看重考试分数一点吧…
但是!在美国读书期间,我还是想说GPA的作用真的很有限。因为评估一个大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毕业水平主要是看他的课堂表现和final project (博士可能还需要thesis),而GPA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你所选的课程难度决定(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的分数设置是很水的,只要你认真做final project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分数)。所以很多留学顾问会建议留学生选容易拿GPA的高分课程,但我个人认为完全不必在意。因为学到最后,你会发现最终影响你毕业的只有final project/thesis(博士)/Defense(master’s),而除了最后那个project之外,前面过程性学习的知识才是对你未来职业最有用的能力。
我建议同学们在选择课程时不要只关注于“能不能拿到好GPA”,而是应该更注重与“有没有学到想学的知识”,因为只有你有真材实料了,才会让你未来有一个好的起点。至于那些你本来就很感兴趣但是不一定学得到干货的课程,可以选来作为放松(尤其是文科类,很多没有实操性的专业本身就在强调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及自修机会)。只要你能拿出证明你达到了该学位所要求的学术能力和职业标准的真正有用、实用的知识,就能顺利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