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港有什么食品安全?
不才,正牌本科营养学专业出身。 在中国(包括香港),食品营养与安全这两个专业是有区别的,前者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后者研究食物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常说的HACCP体系(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简而言之,学这个专业,不能保证让你成为大厨,更不可能让你化身厨神!
学这个专业的,只能保证你学会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制度规范以及检查流程等等,至于你个人能不能做出一道好菜,那是你的天赋和以后努力的方向。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大学开设的课程有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基础化学、仪器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大三还有一门实验课,做20几次的实验,内容涉及发酵酿酒、豆腐制作、果汁加工、罐头、速冻食品等,学完之后,简直觉得自己可以开饭馆了! 但是!
毕业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少,尤其是营养学方面的岗位,能拿到2000元月薪以上的非常少,我毕业几年后再次回来看看就业情况,发现学校里很多实验室都撤掉了,很多课程取消或者合并了。
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去了一家著名的方便面企业,刚开始待遇挺好,但后来企业转亏为盈后,他所在的部门被裁员,失业了;也有的同学去做食品进出口贸易,但是行业饱和严重,利润微薄;还有人去做了营养师或健康管理师,但证书很好考,没有实际经验,工作也不好找;而我,则进了外企做了药品注册,虽然与食品有关,但完全用不上本专业知识……
香港人常讲的一句话是:“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病从口入。”可见,香港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丝毫不比大陆人少。
在港生活久了的大陆人,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小贩几乎见不到用一次性发泡快餐盒来打盒饭,而用的是纸盒饭。香港人管它叫“糊饭盒”。有心人可能还会留意到,无论纸盒饭的盒盖还是盒身,都有“HK”(香港的英文缩写)字样,上面还有说明“此餐盒符合香港食物法例”。用过之后,你还会发现,纸盒上面的油污几乎没有渗透纸盒。这些都说明了这是一个质量合格的纸盒饭。
这些质量过关的纸盒饭主要得益于港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严格和对包装商的约束有力。
在香港,每个包装商,要想生产一个可以用来封装食品的纸盒饭,必须要接受食物安全中心(隶属于卫生署)和化验所的双重考察。首先,包装商要将生产的纸盒送交化验所化验。化验所通过检测,确定送检纸盒的包装材料是否有害食品安全、纸盒的抗渗透油度是否合格等;只有纸盒指标符合香港关于食品安全的法例中规定的标准之后,才可以在食物安全中心登记,申请成为有生产食品用纸盒资质的包装商。包装商一旦成功登记,便可以接到食物安全中心的邀请,参加中心安排的简介会。在简介会上,食物安全中心会对包装商进行监管方面的宣教:你的义务是什么,你如果不法生产又将承担何种责任等等,让包装商知悉相关的法规及责任。
包装商拿到了包装食品的“准生证”后,也不能保证高枕无忧。食物安全中心和化验所还会不定时到包装商的产品仓库进行抽检,一旦发现产品指标不合格,会按“食物内有害物质含量”条例进行惩处;轻则撤销生产商的包装资质,重则会对生产商处以高达5万港元的罚款和最长6个月的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