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工专业好就业吗?
化学生物,材料这三个学院是UW的强势学科。 强势学科的定义就是:毕业人数多 不排除有优秀的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还是很一般的。 如果不打算读PhD,那么最好避免以上三个学院的硕士项目(虽然MSF依旧非常难申请) 因为一般就业导向的硕士都是3-4年制,而且需要强推,GPA高,实习,课外活动等等全方位来帮助你获得就业机会。 但是化学生物和材料的就业情况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乐观。因为这类岗位本身需求就少,再加上有很多其他专业的人才竞争这个岗位,比如CS, Math等。所以机会还是比较少。
我认识的人里有读Bio和Chemical Engineering的MEng项目,毕业后在Seattle找了工作,但是最终选择回国发展;也有在读Phd期间拿到offer直接跳就业市场的,但是在国内就业时遇到很多麻烦(因为国内企业对国外教育的认可问题)最后也不了了之。 相比之下,Materials Science的这个硕士项目就比较“正经”了,虽然也带有很强的就业导向,但是项目的教学方向还是偏科研,适合希望以后继续读书申phd的同学。这个项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大公司的research lab, 做半导体,纳米技术之类的前沿研究。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学院, UW还有几个其它比较强势的学科,包括AI, Economics, Machine Learning(MIT和CMU都没有设这个专业,UW是唯一一个有这个项目的MA/MS/PHD)。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比较乐观,薪资也很可观。 AI的master分为2年和4年,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要求(具体可以咨询项目办公室),项目培养偏向应用,授课内容十分干货实用。由于项目招生人数有限,因此录取率相对也很高。
另外,除了以上提到过的强势学科,一些非强势专业(如Psychology, Education etc.)的就业率也同样值得参考,因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会有更广泛的择业选择(教师,心理咨询,产品策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