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能听懂新闻吗?
可以的,留学生活让我明白了语言的力量。 刚到法国,我只有A2的水平,一个单词都看不懂。在语言学校的教室里,我们这些中国学生坐成一团,彼此用中文交流。老师进来的时候,我们齐刷刷地看向她。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法语老师,我的名字是……” “我叫陈倩怡”,我用不标准法语打断了老师的自我介绍。
“你的名字叫什么?”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拼对了,紧张地盯着她。 “你叫……”她开口道。 我摇摇头,表示她说的我听不懂。课堂开始5分钟,我完全融入不了。 然而,就是这堂普通的法语课改变了我的生活。从那天开始,这位温柔的法国老师对我格外“严厉”——课堂上所有指令都用法语对我说、课后作业也是用法语布置,甚至还额外给我加了辅导。因为语法总是记不住,她甚至用惩罚的方式督促我学习——在我背诵语法错误的地方时,她在后面敲我脑袋以提醒。
就这样,一个学期之后我拿到了B1的成绩单。到了第二学期,我已经能用法语和同学们无障碍交流了。到了期末考试,我还拿到了法语最好的成绩——B2。 而我也利用法语这门“新语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因为对母语的自信,我开始大胆和当地人对话,并从中体会到“说外语”带给我的快乐。我遇到了真正了解留学生活的法国人,他们不仅耐心听我的蹩腿法语,还时不时用简单的英文向我解释生词的意思。
因为掌握了法语这个工具,我在欧洲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去西班牙旅行前,我担心自己的法语水平不够,到那里后会很难沟通。没想到进入西班牙后,当地人和我聊天的时候居然全部用法语。惊喜和意外之下,那趟旅程我简直乐不思蜀。 在德国、瑞士、意大利…也是如此。当我对当地的文化或美食感兴趣而想进一步交流时,对方居然也能主动用流利的法语向我介绍。而在国内,由于翻译软件等科技产品的兴起,人们对外国人学汉语的信心越来越足。不少老外还会主动问我会不会用翻译机。
其实,学会一门外语最妙之处不在于你能和老外来往,而是在于你能走进他们的文化。 而掌握法语,让我完成了从“游客”到“朋友”的身份转换。 在法国期间,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游学、一起聊文学、一起探索法国的文化与艺术。而我们交流时所用的语言,居然是门小语种——法语。